Ski Road Trip
好不容易現在來談談滑雪之行實際發生的狀況. 安排滑雪旅行之前一定要先調查好天氣狀況, 一個是開車沿途的, 一個是滑雪場的天氣狀況. 另外就是考慮清楚要開車或搭飛機. 雖然大部分的人開車去, 但是你可以花一百多塊美金坐飛機到 Reno/Tahoe Airport, 在機場租車開大概 30 分鐘左右到雪場. 有人會因此建議住在 Reno, 因為住宿便宜非常多, 但是每次滑雪得要開一陣子比較不方便. 如果是開車去的話, 我會建議租車不要開自己的車, 然後保全險. 因為萬一有閃失的話, 開自己的車划不來, 如果是租車, 叫租車公司來載走就好, 他們還會立刻給你另一台車開. 但是有件事是要特別提醒, 車燈一定要問租車公司是不是夠強, 因為一般租的車所用的車燈是一般的, 沒辦法跟家用車的比, 開在大霧或大雪的山區會很危險.雪場的天氣主要是看三個數據 - Base Snow(累積雪量), New Snow(新雪量), 下雨或放晴. 雪場累積的雪量一定要夠才有辦法滑, 另外, 有不少雪場會噴人造雪增加新雪的量. 滑雪當天最好不要下雨, 否則會很難滑也很掃興, 如果只是飄些小雨的話, 可以到雪場較高的地方去滑, 小雨就會轉成雪. 在這種情況下最怕刮風, 因為飄雪很快就會蓋滿你的雪鏡, 邊滑得邊擦個不停.
Ski Resort Weather Forecast
http://www.weather.com/activities/recreation/ski/?from=footer
調查開車沿途的氣候, 主要原因是加州的雨季在冬天, 開車途中如果碰到豪雨或者Storm, 有時候相當危險. 我們第一次滑雪行就碰到加州的豪雨, 後來連下一個星期, 北加州甚至淹大水, 從 Napa Valley 到 Reno 都成了水鄉澤國. 加州人對不良天候應變能力很薄弱 - 只要下雨或下雪, 他們就很容易出意外. 那一次我們開了不到一小時就碰到嚴重的塞車, 起初還以為是太多人要去滑雪的, 塞了一個小時後才發現是有一個交通事故, 大家竟然在經過時減速觀看, 這真是人的天性, 全球都一樣.
Local Weather Forecast
http://www.weather.com/
我們上了 I-5 州際公路之後, 開始下大雨, 視線模糊到只能看見前一輛車的屁股, 大部份車輛都明顯減速, 路上的交通事故也增加很多, 我們在豪雨中開完 64 miles 的 I-5, 換到 I-80 之後竟然還是下大雨, 我們開始驚嘆這個雨量與下雨的範圍之大, 就好像老天要一次把所有的雨傾洩到地上一樣. I-80 逐漸進入山區, 雨勢開始變小了, 車子越爬越高, 突然之間所有車都慢下來, 然後一輛輛停靠在路邊, 我們發現雨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雪了. 有兩個穿著雨衣制服的人在問每輛車要不要裝雪鍊, 這是法令強制要求的. 沒帶雪鍊的一條要價 40 塊, 安裝費 20 塊, 有帶的可以自己裝或付 20 塊請他們幫忙裝. 這一陣兵荒馬亂之後, 車子開始緩慢上路, 大家都好像格外小心開得奇慢, 老實說這種速度會被東北地區的人笑死. 所有的車因為害怕開在積雪的路危險, 所以都跟在一輛鏟雪車的後面緩慢前進. 塞了一個多小時之後, 我們下山到雪變成雨的地方, 這時候大家又都停下來把雪鍊拆掉. 我們兩個在寒冷的雨中拆雪鍊, 手都凍得不聽使喚了.
有兩次開車途中碰到大雪, 狀況也是很多. 美國政府非常小心保護人民, 路上通常會有警察與工作人員進行各種交通管制, 想想看在這種耶誕或新年假期這些人還得要冒著風雪整晚工作, 就覺得很佩服. 但是這些管制有時候以很笨的方式進行, 造成嚴重塞車,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說, 有一次我們在高速公路上塞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他們封鎖了所有的車道, 只留下一個車道, 只為了檢查大卡車的雪鏈有沒有裝好. 還有一次更神奇, 到現在我們還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在 Coflax 吃過晚餐之後(看我記憶多深刻, 連這個小地名都記得), 開了大概 15 分鐘左右, 突然之間所有的車子都不動了. 就這樣幾百輛車子安安靜靜地停在路上一個多小時, 也沒人按喇叭或嘗試鑽來鑽去. 我記得我們還在納悶雖然下著雪, 但應該還不到強制裝雪鏈的高處呀. 我老公開始打電話, 但好像大家都在打, 所以都沒辦法接通, 後來他開始用手機上網查看 News, 發現好像有雪崩,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邊. 等了 20 分鐘之後, 我忍不住下車察看了, 因為這種不知道何時會通車的感覺很恐怖, 天氣這麼冷, 而我們的油因為開了這麼久已經耗掉不少, 萬一要等到隔天早上我們的油量夠不夠持續車內的暖氣呢? 我下車走了 50 公尺發現路上都沒有人, 因為車道蜿蜒在山區, 所以我可以看到很遠的車道上都佈滿了車子, 我往前看往後看都看不到盡頭. 原本我是打算走到前方去查看狀況, 現在發現我得要走ㄧ兩個小時才能到, 我只好放棄了. 照估計被困住不動的車輛至少有 600 輛, 這還是我眼睛看得到的範圍. 後來有些人開始下車往前走, 有的是找地方上廁所, 有的跟我ㄧ樣想查看情況. 這時候我跟我老公已經開始往回走, 這些人紛紛問我們情況如何, 我們當然說不知道, 但是猜測有可能是因為雪崩或車禍. 我們已經等了一個小時, 最後還是回到車上等著, 這時候已經開始假設最壞情況了, 如果真的等上整晚, 隔天的滑雪是不是要取消等等. 後來車道終於通了, 我們沿路注意看都找不到元兇, 連個警車或鏟雪車都沒看到, 心中則是納悶不已.
我們的災難不僅於此, 那個莫名其妙的塞車已經耽誤我們快兩小時, 裝雪鏈的塞車照例又會耗去一個小時, 我們竟然又碰到更恐怖的. 翻過了內華達州與加州邊界的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 才會到 Lake Tahoe. 因為我們住在湖北邊的 Hyatt Resort, 我們得要爬得更高, 而且開在沒有人跡的道路大概 40 分鐘. 這時候風雪很大, 我們幾乎只能看到前方車子的屁股, 所以加州警察又設了哨站檢查雪鏈. 我們趁機問路, 因為風雪實在太大, 又看不到標示, 只知道我們得要繼續往前開. 離開哨站不久, 我發現路邊的積雪很多, 就要我老公盡量開在中間, 但是他不聽我的話, 還是開在邊邊. 就在我們爭論的時候, 車子踩到路邊比較突出來的積雪, 他不小心踩了煞車, 就這樣順勢滑到路邊的雪堆去了. 他試著倒車, 我在他試了一兩次之後告訴他, 我們應該去找前面的交警把車子拖出來, 倒車只會越來越糟. 他還是不聽我的話, 拼命倒車, 我感覺到車頭漸漸往下沈, 就很生氣地開門到外面去. 我開始往回走找交警幫忙, 他則跑到外面來開始用手挖雪想要把車輪挖出來. 哨站其實離我們大概不到 10 分鐘的路程, 我才開口他們就表示他們知道, 而且已經打電話求援了. 他們要我站在車子前方並且面對來車, 以免被出意外的車子不小心撞到. 想到現在都十點多了還沒到飯店, 而且明天的滑雪可能要泡湯了, 我就很生氣地罵我老公幹嘛一定要住在 Hyatt, 如果是湖南邊的 Heavenly 雪場的 Marriot, 我們現在早就到了, 而且開車的時候都不聽我的建議, 才會造成意外. 後來來了兩個加州交警, 他們說今天晚上因為意外很多, 拖車可能要到明天早上才能到, 要我們坐進車內休息. 我心中一涼, 開始擔心我們怎麼熬過這個晚上, 我最直覺的想法是把車子丟在這邊, 打電話叫飯店派車來接我們, 隔天一早再回來處理. 但是沒想到這是違法的, 我們不能把車子留在這邊人跑掉. 於是我又拜託警察打電話連絡拖車請他們盡快來. 後來又等了半個多小時, 拖車突然出現了. 因為我老公不斷倒車把前輪陷的太深, 拖車試了好多次才把車子拖出來. 當時我感激不已覺得這些人真是救人菩薩, 不斷跟他們道謝, 還分別給了他們 big hug.
等我們上路時已經 12 點了, 這時候風雪竟然停止了. 我們看得清楚路之後才發現我們竟然離加州與內華達洲邊界的那個小鎮只有不到 10 分鐘的車程. 過了那個小鎮, 開完湖邊道路, 就進入 Hyatt 附近的社區, 覆蓋著雪的樹林穿插著童話般的房子, 感覺上沒有人煙, 這裡已經是內華達州了. 突然之間一輛警車出現攔下我們, 說我們經過 Stop Sign 沒有停車再開, 我們兩個回頭一看, 還真的勒, 我們剛經過一個十字路口, 沒注意到有 Stop Sign, 而那個警車就在這種深夜這種天氣守候在路口, 剛好逮住我們. 我們心中想著今天真是倒楣到極點, 就無奈地把駕照給他, 跟他說我們沒看到那個標誌, 不是故意的. 那個警察查問了一番, 大概看我們一副倒楣相又這麼晚了還在找飯店, 就放我們走了. 當我們到飯店時已經 12 點半, 整整開了 12 小時的車程.
但很諷刺的是, 路上越多災難, 雪場的狀況越好. 因為雪量豐富, 我們滑得非常愉快. 反倒最後ㄧ次滑雪行, 因為天氣放暖, 我們只花了 4.5 小時就到飯店, 路上也沒裝到雪鏈. 結果滑雪場不是下雨就是雪道太滑, 造成很多意外. 我老公也因此摔斷腿. 那天跟他在同一家醫院還有一個同事摔到失去記憶. 所以事前做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萬全的準備才能安全地盡情玩樂.
後話:
雪中開車, 尤其是混著雨的雪, 危險性蠻高的, 有些經驗可以跟沒住過下雪地方的朋友分享一下 :
1. 在大雪中開車盡量不要踩煞車, 可以用排檔放空的方式讓車子減速或停下, 真的不得已的話也要踩的很輕很慢, 要不然就會打滑. 我在密蘇 里州唸書時曾經有過兩次車子轉了 360 度的打滑經驗, 其中ㄧ次甚至是因為道路鏟雪之後, 天氣變暖讓地面結一層薄冰在潮溼的地面上, 我以為是下雨, 就照一般煞車方式, 結果轉了一圈半才停住.
2. 前方的擋風玻璃的雪要用 plastic wiper 鏟掉, 如果沒有這種工具, 可以用粗的乾布撥掉. 千萬不可用水或手去撥, 因為融成水之後, 混合著雪, 雨刷會清不乾淨玻璃. 行駛中是可以用雨刷去撥開雪, 但如果雪下太大或者有碰到雨就必須不時停下來整理.
3. 到飯店之後如果下了整晚的雪, 早上要出門時一定要把車子玻璃上的雪都清掉, 還有前方車蓋的雪也要清掉, 至於車頂上的則不用管它. 另外車輪旁的雪也要撥開, 以便把車開出去. 但是千萬不可用水, 甚至熱水去清. 我曾聽過有人把熱水倒在玻璃上, 馬上整片玻璃裂開. 有人的車門孔因為水氣進入結冰, 打不開門, 這種情況可以試試倒入熱油, 要不然只能找人求救了.
4. 不管是不是租車, 雪鏈最好自備, 因為路上賣的雪鏈不夠粗, 節點也不夠大, 防止打滑的功能不好. 可以去 Walmart 買了之後在路上花 20 塊美金請人家幫忙裝.
2 Comments:
hello 妳好,我是Min.第一次留言.看到這篇下雪的文章,不僅讓我回想起以前住在美東的冬天,我也曾經在下雪天路面太滑,而在紅燈面前煞車不住,整輛車滑過十字路口,還好當時路口沒有其他來車,保住了一條小命.但是真把我嚇出一身冷汗.所以我非常的不愛在下雪天開車,因為真的要很小心.
還好妳居住的加州,氣候怡人,所以不太會碰到下雪天,否則每天出門光是清理車子,就要花掉大半天時間,真的是有點麻煩呢!
hello Min, 妳的光臨真是讓我驚喜. 恭喜妳挑戰鹿兒島成功!! 住在加州是舒服多了, 只有冬季下雨讓人討厭而已. 我有朋友住在紐約跟長島, 去拜訪的時候都讓我覺得紐約居大不易, 天氣也不太適合台灣人. 不過生活有趣多了是真的.
最佩服妳的是, 妳不但住在紐約這麼久, 連搬到日本都住在會下雪的地方. 看樣子妳跟雪真是結緣. 我念研究所時在密蘇里州, 冬天大概下個 4-6 次雪, 我就已經覺得受不了, 所以現在住在加州我還蠻滿意的.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