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3, 2006

Human Decency

最近在讀一本 The Economist 出版的書叫做 Brands and Branding. 起初抱著的心態是覺得八成寫的會很空泛, 大概看完之後還是沒什麼實際的東西可以運用在工作上. 出乎意外的是不怎麼厚的一本書, 內容竟然相當完整, 雖然沒有細談如何進行 Brand 的價值評估, 以及 Brand Management 的 Post-Audit, 但是都有提到這些觀念. 其中在 Introduction 部份提到這本書的出版緣由是來自 The Economist 月刊在 2001 年九月份的一篇文章 "Pro Logo" 所激起的迴響, 而這篇文章是為了回應另一篇視為 anti-globalization bible 的文章 "No Logo" 而寫. No Logo 這篇文章最主要的論述就是 global brands essentially had too much power and were the cause of a variety of evils and injustices in world society. 這也是後來歐美主要企業興起的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的起源. 全球的政府與企業開始發現過度的行銷給消費者一種不誠實的感覺或不道德的傷害, 最終這把火會燒回自己身上. 因此企業在做生意時必須慎重考量做法恰不恰當.

個人也跟企業一樣, 現代的人對自己在工作上在社會上已經有了建立個人品牌的觀念, 當然也懂得如何行銷自己. 但是有 marketing, 就有 anti-marketing. 不少寫 blog 的人懂得在 blog name, 在每篇文章的 title 上花工夫想容易被搜尋到的名字, 以利行銷自己的 blog. 但是我的 blog 卻純粹是一些個人雜記用來跟好友分享的, 因此刻意用兩個很普通的字組合起來, 用 anti-marketing 的方式讓一般人找不到. 這是題外話, 只是說明我的 blog 沒有任何行銷的企圖, 純粹是個人感言.

最近經朋友提醒前往故老闆的 blog 一看, 猛然發現自己過去辦的 TechEd 活動的功勞已經被她名不正言不順地搶走. 行銷自己卻沒有道德, 還表現得一付很有社會道德的樣子, 讓我不禁懷疑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良知及信不信報應. 我從以前的同事那邊得知不少她編造的有關我的故事, 甚至連她的結婚都跟我有關, 早已經覺得荒謬不已. 這一次看到她已經是一個協理了, 還在沈湎過去的一個活動(而且這個活動的主辦人根本不是她), 實在很難相信她花多少心思在 business 及 management 上. 應該說, 根據我跟她共事快三年的觀察, 她只懂辦活動, 對於 business 與 management 根本沒多少概念. 也因此她的精力都花在怎麼在最後關頭搶底下員工的功勞, 怎樣把重大的活動弄成是她的個人秀, 辦活動根本沒有成本概念, 只顧她個人的面子與利益就好. 我從跟她共事的過程中也了解到公司組織的管理架構的脆弱, 美國總部建立的許多 marketing metrics 因為欠缺完善的 Post-Audit 機制, 讓員工有了許多偷雞摸狗的機會. 就好比有一次在新竹的活動, 當天另一個同事的活動問卷跟我的活動問卷在運送過程中失蹤, 新竹的活動場地並不大, 只能容納一百人左右, 我根據活動公司的回報問卷大概只有 5 或 60 份, 因為參加者約為 90 人. 我的同事竟然渲染她的參加人數為 400 人, 遺失的問卷有 2 或 300 份. 事後有一次我跟她的活動講師聊天時談到這件問卷失蹤案, 她的講師也很驚訝怎麼會有這種數字出現. 這一回我的故老闆這麼急於搶過去的功勞, 應該是跟今年的活動大不如前有關, 為了生存只好說謊. 但是我從以前跟她共事過的同事那邊也聽到同樣的經歷, 搶功搶得絲毫不知羞恥. 看樣子她的人品的確有問題跟生存需求也沒太大關係.

對我而言, 這個大型活動只是我的職場學習的一部份. 的確, 不在 Microsoft 我不太可能有機會辦一個 1500 萬的付費活動, 而且必須自負盈虧. 這個活動在我三年前剛接下時, 很驚訝地感受到公司同仁的不支持, 以及業界廠商的不信任, 到經過三次主辦成功, 每年付費報名的人數成長兩百多人, 終於建立起同事與業界廠商的信心. 最後ㄧ次(就是去年)主辦時, 甚至因為報名人數超過場地限制必須提早截止報名. 在招募廠商的部份, 我必須在有限的行銷資源下說服廠商掏出幾十萬來參展, 而且我堅持不降價的風格更增加招商的困難度. 三年來的參展廠商數量與金額都成長至少 10%. 但是老實說, 我把辦這個活動當成 Pain In the Ass, 因為每年這個活動都要耗掉我三個月不眠不休地工作, 而且活動發生時間正好在年度計畫的時候, 實在是很討厭. 我主要的工作並不是辦活動, 而是 Audience Marketing - 從了解主要市場的既有與潛在顧客, 預測他們的需求與行為, 進行企業形象的行銷活動. 這種屬於 mass marketing 的工作挑戰度很高, 因為我進行的種種行銷方式, 不管是網路上的或者是實體活動, 到最後的績效評估方式是很抽象的 - 做一次市調去評估顧客對 Microsoft 的觀感. 每一年這個市調在九月份新年度計畫期間開始進行, 在十二月份時公佈, 調查的是過去一年多的行銷成果. 我在的最後一年爭取到美國總部的經費支援, 調查出來的結果我知道是成長的, 但因為我人已經在十月初離職, 因此不知道成長多少. 這部份的工作才是我真正有興趣的地方, 因為之前我在其他家公司擔任 PM 時, 要看的大部分是 business, 台灣的廠商並不願意花大錢做行銷活動, 因此沒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行銷活動或市場調查. 但是, 我未來的志向不是開 event company. 這種經驗有個幾年就夠了, 重要的是我在這些工作中實際體驗了一些 marketing 的理論, 證明了我的想法是對的. 最終, 身為一個 marketer 還是要朝向專業經理人的路邁進, Business Sense 與 Business Skill 才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深信 There is always a niche in the market. 人不需要作惡去維持生存或贏取財富. 人類就是浪費太多時間在作惡上, 才使得文明與智慧無法快速進步. Bill Gates 近年來投入許多慈善活動, 不知道他是不是能感覺到他的公司存在像我的故老闆這樣沒有 Human Decency 的員工, 而且還成為主流?

2 Comments:

At 1:09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It's so nice to see you online again this morning. Today is Oct 13, I am sitting in 自動書桌 meeting room and getting the training. Actually, I miss the old company a little bit, but your blog let me miss the life seriously. haha.... no hundreds email every day, no nasty people to shoot you in the back now...kind of boring. :p
After reading your blog, I am happy that you are a happy monther now. How nice!!! Hope one day I can have biz trip to SF and visit you again!!!

Miss you!

 
At 4:54 上午, Blogger Shihling said...

Ha, your translation is funny and keeps your secret quite well. :-)
Actually I miss the working day more than being a mother-to-be, so I have changed my mind to get preganant again. I think one child should be enough.
Now it's my husband who wants to have more than one kid!!
Enterprise life is not easy, but 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 your life is in your hand!! Now I am at home, and I totally can't feel my life is in my hand. So just take it easy. Whatever you get from work will become some valuable memory in your future. Just try not to lose yourself.

Take care.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