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03, 2006

California Ski Season

最近想到這一季的滑雪沒辦法去了, 就覺得應該把去年的四次滑雪行的驚險際遇寫一寫. 並且 Lake Tahoe 在美國是除了科羅拉多州之外的第二大滑雪區, 如果有朋友有興趣想要去, 看看這篇雜記應該會有幫助. 所以決定濃縮重點地寫, 應該不至於寫到手發軟.

北加州最著名的滑雪區就是 Lake Tahoe Area 了, 風景十分優美, 雪場設備完善, 每年冬天都湧進幾十萬人來滑雪渡假. 當地的高科技公司甚至固定跟幾個大雪場簽年約辦 Snow Day, 由公司出錢讓公司的員工齊聚一起滑雪渡假, 例如, Cisco, Intel, Google等等. 最著名的三大滑雪場是 Squaw Valley, Heavenly, 以及 North Star. 另外, 雪場比較小但是以冬季渡假聞名的有 Diamond Peak. 其中 Squaw Valley 曾經是冬季奧運的指定場地. Heavenly 是人潮最多的雪場. North Star 才剛完成雪場的電腦化最有效率. 而 Diamond Peak 最適合初學者跟小孩子, 且住宿比較享受且有隱私.

滑雪的費用不便宜, 旅館費就至少花上一兩百塊美金一個晚上, 像我們比較講究住宿, 住在 Diamond Peak 的 Hyatt(凱悅), 一個晚上至少要 350 塊美金. 一般滑雪要租滑雪設備及雪場的使用費, 大概就要花掉一百塊, 如果要上課可以買 package 比較便宜, 但會超過這個價錢, 可以估個 150 塊美金. 如果常常滑雪的人可能會考慮買自己的滑雪裝備, 雪鞋加上雪橇加上杆子, 至少要1000多塊美金, 但還是要付雪場的使用費. 然後就是身上的禦寒衣物了, 雪褲,雪鏡跟手套是絕對必要的, 這至少要兩百塊美金. 雪衣跟帽子可以視你個人的耐冷程度來決定要不要, 我看過那些不怕冷的白人只穿了防水的 fleece 也沒戴帽子在雪場跑來跑去. 如果是好的 Gortex 雪衣防水又防寒的, 至少要 300 塊美金. 我來自熱帶國家, 因此禦寒衣物我沒ㄧ樣少的. 因此, 在美國滑雪算是中上階級的休閒運動, 而且對白人而言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活動. 你可以試試跟美國人說你冬天都在滑雪, 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最好笑的是, 我老公最後ㄧ次滑雪摔斷了腿, 簡直成了英雄, 到處有人主動攀談關懷的問一下, 連去 Walmart 都不例外.

去年冬天短短三個月我們勤快地把四個滑雪場都滑過了. 北加州的雨季剛好是冬天, 從十一月份開始下到三月, 有時候甚至到四月. 而真正的滑雪季節嚴格來說是從 12 月到 2 月結束, 因為 11 月的雪量通常不足, 3 月份則是天氣太暖,雪開始融化了並不好滑. 這三個月的連假還不少, 所以安排滑雪旅行還蠻容易的, 只是要看你的經費夠不夠, 興致夠不夠高昂去做這麼累人的活動. 滑雪行程的安排最好是三天, 第一天開車, 第二天滑整天雪, 第三天開車回家. 如果多待幾天就可以多滑幾天, 但是滑雪可是很累的, 尤其是雪場的緯度至少都有 6000 英呎以上, 平常運動量不足的人甚至可能有高山症的現象出現. 在雪地上走動相當費力氣, 如果是初學者動不動就摔倒, 在平地上爬起來得要花上雙倍的力氣, 如果是在斜坡上站起來並重新穿好雪鞋, 那要花上十倍的力氣. 我的經驗是滑完二天我的腿就已經酸痛到不行了.

開車前往雪場更是累人, 至少要四個小時. 四小時這個數字是根據我滑雪多年的弟弟的說法,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做到過, 到現在我都還是不知道他怎麼開的. (他家離我家只有 20 分鐘的差距, 所以住的距離絕對不是原因.) 我弟弟他熱愛滑雪, 因此他有時候會星期五下班後殺去雪場, 星期六滑一天, 星期天再滑一天, 然後晚上開回來. 如果真的只需要開四小時, 這倒是有可能做到.

我們第一次去開了 8 小時, 第二次 10 小時, 第三次 12 小時, 第四次好很多只花了快 5 個小時. 看到這些數據應該可以猜到路上的狀況有多少. 從 Bay Area 到 Lake Tahoe 開車的路線其實都差不多, 都是要換好幾條高速公路, 但是如果你查 Google Map, 會找到一種走法比較直接, 時間會少個半小時左右. 我會知道開車路線是因為我先生摔斷腿那一次, 是我開車把他載回家的.

至於開車途中會遭遇到什麼狀況, 還有滑雪的一些注意事項, 後續再談.

Squaw Valley
http://www.squaw.com/

North Star
http://www.northstarattahoe.com/summer/index.asp

Heavenly
http://www.skiheavenly.com/

Diamond Peak
http://www.diamondpeak.co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