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4, 2006

Golf - Fundamental Train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最近我們迷上小白球. 兩年前我們到華盛頓州邊界的一個渡假中心時, 曾經花了不少錢上了半天的高爾夫球課, 也胡亂地上場打了兩天, 但是我們都沒感受到什麼特別的樂趣. 今年冬天我們都沒辦法滑雪, 就在想有什麼運動是可以適合腳傷病人跟孕婦的呢? 剛好住的附近就有一個 18 洞的專業高球場, 而且才剛聘請了一個很有經驗的 PGA 教練, 我們就報名參加了. 這一次改變了我對高爾夫球的偏見-只是社交娛樂用的, 稱不上是種運動. 事實上高爾夫球是個需要體力及腦力的運動, 而且漫步在風景優美的球場對於開朗心情很有幫助. 不過, 沒有好的教練以及定期練習的夥伴蠻難持續這個運動, 因為前期的基礎打底練習很容易感到挫折感, 而且直到上場打球之前不容易感受到樂趣.

我們很幸運碰到ㄧ位很會教課的好教練. 不少學員是曾經上過課或上場打過球, 但是久不練生疏或者想要糾正姿勢, 風聞他的名聲而又來上課的. 我們第一次上課就頗受矚目, 因為滑雪受傷加懷孕這兩件事, 加上少見的異國婚姻組合, 後來則是因為我們兩個的球技進步神速, 所以教練總是特別關照我們. 我最佩服這教練的是, 他總有一套科學方法幫你了解問題出在哪邊, 並且日後可以作為練習的標準, 而不是長篇大論講的很複雜, 讓學員心生畏懼. 另外, 這個高球場有 Mountain View 市政府的補助, 因此上課費用便宜很多, 整套課程上完只要 300 塊美金, 簡直太便宜了. 聽說他的兩個小孩就是從 3 歲開始打球. 小孩子像一張白紙比大人更快克服學習困難, 我們已經打算在小孩 3-4 歲時找這位教練一對一上課.

揮杆姿勢是打好高球最最重要的課題, 也是一般人在球技上的關卡. 打高球的人應該聽過有些多年經驗的 PGA 球員甚至花大錢請高球名將重新教他們揮杆姿勢. 一個錯誤的姿勢要修正代表一千次的揮杆. 因此這一次我對姿勢的矯正非常認真, 也藉由正確的姿勢彌補我個頭小又是女人的缺點, 所以現在我的揮杆可以跟男人一樣遠, 有 150 碼. 我的教練說過一個比喻非常好, 揮杆就是固定的姿勢揮出固定的球道, 而球剛好在球道的中間. 如果沒有那個球在那邊, 每個人都可以揮出很漂亮的固定球道, 但是有個球在那邊, 因為人的心理因素, 就是會變得困難重重. 要打好高球除了上課之外, 一定要有好的練習計畫. 我看到不少學員不停地上課, 但沒有定期練習和打球, 結果打得比我這個菜鳥還爛. 但是, 在還沒有確定自己的擊球姿勢, 球杆知識, 和球場規則都已經很了解之前, 最好還是先要跟專業的 PGA professional 好好學習一陣子, 因為基本功對打好高爾夫球太重要了. 我老公常開玩笑說打高球就像是 None or All, 如果不正確就是打不出那個感覺跟效果, 如果打得正確, 你就會驚呼一聲 "哇!!!". 我可以舉些例子來說明.

學員中有個中年亞洲人 Peter, 他帶的球具是我們當中最貴的 - 整套的 Callaway. 看他對打球真的很有興趣也很認真, 但是幾乎都是滾地球. 想想看一個球洞通常有 400-500 碼, 每次打 20 碼是要揮幾次杆才會到? 所以他選了 Full Swing 的課重新糾正姿勢. 另外有對年輕的白人夫妻, 老婆也是懷孕中已經七個月了. 他們前年就開始學高球, 而且那個老公非常認真, 上課的種類之多-沙坑, 斜坡等等, 因此他處理問題球比我們都有經驗. 但是到了要讓球進洞時, 不管是 putting, 或者 chipping/pitching, 他的球技真是糟的可以. 明明球離洞不遠他竟然可以用了四杆才讓球進洞. 這就是我們教練所說的情況, 很多人花了 80% 以上的時間練習 full swing, 卻從不到 putting green 去練推杆. 可是事實上統計顯示, 連一流的 PGA 球員一次推杆進洞的機率都只有 53%, 更何況一般人. 另外, 我觀察到很多人練球只是在享受 full swing 的感覺, 像我老公, 練球時只注意打得多遠而不是落點如何, 所以上場時他的球很容易出界或遠離 fairway, 還要開著小車去找球, 然後打好幾杆回到正道來. 因此我建議的練習計畫如下:

1.每次到球場的練習時間分配 : 30% putting, 30% chipping/pitching, 40% full swing

2.初學者練習先著重在姿勢矯正, 不是打多遠, 等姿勢正確之後, 自然就會打中 sweet spot, 擊球自然就會遠. 揮球的姿勢應該是固定的, 高球的理論是, 如果你要改變方向, 距離或者改變角度, 應該是調整站立的位置, swing 的幅度, 或者換杆, 而不是改變你的揮杆平面. 等姿勢正確之後則是練習掌握距離跟準確度.

3.上課前最好先上網看些資料-查Golf Terminology, 尤其如果你是跟著外國教練學習的話. 這一點我有吃到苦頭, 上設備跟球場規則的課之前我的準備工作沒做, 結果上課時非常吃力, 幸好我老公也在, 我才能課後補足.

4.先從 7 號鐵杆開始, 等打到很順之後, 以7號杆為標準, 換打其他鐵杆看看差別. 木杆可以從 5 號杆開始, 慢慢換到 1 號杆. 不要以為 1 號杆有個很大的杆頭好像很容易打, 那反而是最難打得好的球杆. 如果打得不對, 打出的距離跟7號鐵杆沒兩樣. 我們的教練說, 對 1 號杆而言, 只要杆頭偏斜個 2 度, 球飛出去歪斜的角度可以差 30 度, 但是其他的杆卻沒有多大差別.

買球杆是一門大學問. 高爾夫球杆的規格之多令人頭痛. 我的教練對初學者的建議原則是 : 越便宜越好, 因為不知道你會持續多久. 但如果經濟情況許可的話, 買好一點的球杆會更好, 對練習的持續與穩定度會更有幫助. 老實說, 我研究了球杆的技術規格老半天, 但是實際握到球杆時, 好壞的感覺還是憑自己的直覺而不是技術規格. 書上可能會告訴你七八條規則, 但是對業餘打者需要知道的只有球杆長度, 杆身的類型, 以及杆頭的類型. 一般來說買整套最划算, 我的教練的建議是先買便宜的整套(但是袋子要挑好一點的), 日後再買貴的一根根換掉. 因為對初學者來說根本無法分辨出好球杆的功能在那邊. 也有人建議是只要買最常用的 3 號 Wood, 5 號 Iron, 7 號 Iron, PW(pitching wedge), 以及 putter, 日後有需要再買其他的. 但是我覺得初學者根本不太了解球杆的功能差異, 最好是每根球杆都練習看看, 比較一下角度對揮杆距離與方向造成的影響, 對將來採購也會有幫助. 而且單買球杆的費用並不見得比買整套更便宜.

在美國買球杆比在其他國家便宜很多, 我猜是因為在美國打高爾夫球便宜, 打球的人口多, 因此市場的價格就降下來了. 球杆製造商超過上百家, 但因為球杆的製造技術門檻很高, 知名的廠商就是那幾家, 而且專業選手與業餘打者愛用的製造商也不同, 價格更是差很多. 像 Callaway, Taylor Made 一整套要幾千塊美金, 但你也可以在 Amazon 或 Target 買那種 99 塊美金整套的球具. 問題是, 不好的球具會讓你不自覺造成錯誤的姿勢, 最好還是買有品牌的. 我的想法是第一年買便宜但有一定水準的球具就好, 大概 250 塊美金左右的預算, 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求一根根換成最好的球杆. 但沒想到女生的球具不容易買, 傷了很久的腦筋, 剛好Adams 有套球具在特賣, 就狠下心花了超出一倍預算的價錢買了. 我們教練對市面上常見到的 Dunlop 與 Wilson 評價不高, 最好是不要買.(這兩個牌子在台灣蠻盛行的). 另外一個高爾夫球的製造國就是日本, 一些極專業的球具如 Honma, Mizuno 都是日本球杆, 價錢高的嚇人. 球杆對發揮強大的球技很有幫助, 所以打高球的人還是應該花時間研究研究, 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球杆, 讓分數進步.

高爾夫球的知識很多, 在這邊我就不多提了, 網路上有很多資料. 其他的像是球場上的 dress code, 球場的等級與費用, 計分規則, handicap, time management, bag management 等等, 去上課教練會給你詳盡的解釋. 我的體驗是打高爾夫球不但適合年輕人也適合老年人, 是可以持續很久的運動, 蠻值得大家嘗試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