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11, 2006

Big Apple

已經很久沒碰這個 Blog. 原因只有一個懶字, 尤其是生活中很多事發生, 根本把寫下來這件事放在最後. 這一次決定先從買了這個大蘋果往回寫.

買蘋果老實說對我這個使用電腦的 heavy user 來說是很大的決定. 但是決定的方式卻很草率, 還好到目前為止滿意度高於一般PC laptop(蘋果電腦的 UI 設計功力果然不是蓋的), 否則花了 2500 塊美金買了最高檔的機種, 就非常不值得了. 以下是我的機器規格, 相當奢侈:

機型: MacBookPro1,1
CPU 類型: Intel Core Duo
核心數目: 2
CPU 速度: 2 GHz
L2 快取記憶體(已共享): 2 MB
記憶體: 1 GB(single SO-DIMM)
匯流排速度: 667 MHz
硬碟;100GB 5400rpm Serial ATA hard drive
LCD: 15.4-inch TFT display with 1440x900 resolution
DVD±RW/CD-RW
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 with 256MB GDDR3 memory

至於我打算怎麼玩這台 Benz 呢? 我打算充分利用這台 Intel-based Mac, 在機器上安裝三種 OS : Mac OS X, Windows XP, Linux. 蘋果電腦前不久才發佈了 BootCamp 軟體讓 Intel-based Mac 能夠 dual boot Mac 與 Windows XP. 另外, 我可以在這兩個 OS 上安裝虛擬軟體來執行 Linux. 等於把這台機器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我不玩 Game 又不是 Art Designer, 這是我唯一的玩法了.

至於應用軟體, 當然我會找齊平常安裝在 Windows 電腦上的相對應軟體, 讓三個使用環境都有相同的功能. 不過有一點是 Mac 之外的兩個 OS 做不到的 - 那就是多國語系作業環境的支援. 像現在我只不過是更改國際設定中的語言順序, 把繁體中文提到最前面, 然後 log out 重新登入, 我的作業環境已經全部是中文化的了. 只要重複同樣的動作, 我可以輕易更改 15 種語言的作業環境, 並且擁有多種語言輸入法. 這如果是 Windows, 我必須安裝 15 套不同語言的作業系統. 如果要同時使用多種輸入法, 還必須買其他軟體來安裝. 至於開發工具, Mac 基本上就是架構在 Unix 環境, 因此工具都免費附上了. 再加上圖形處理是它的強項, 很多都已經內建了, 所以我也不用擔心. 唯一較令人擔心的是, 有些我已經用慣的特殊的軟體沒辦法有 Mac Intel-based 版, 另外, 它也沒辦法像 Linux 有龐大的開發者群產生各式各樣的應用軟體讓我免費使用. 因此我在想, Mac 的作業環境大概是偏向於運用在工作與娛樂, 因為用起來真的很舒服, 至於軟體測試等等就留給其他兩個 OS 了.

現在回到我的決策過程. 首先當然是電腦出了問題, 我的 LCD 有一天晚上突然不亮了, 但是我推測只是 backlight 燈泡出了問題, 這可以找維修商花點小錢修好. 因此我上網找了幾家, 並決定星期六的時候去修. 但因為我男朋友的 Sony Vaio 電源接頭有點問題很久了都沒修, 所以也決定一起解決掉, 因此我要他打電話給維修商問價格, 決定要去哪一家. 結果我們為了這件事又吵起來.

我是有點小急, 因為不能打中文與正確顯示中文確實蠻不方便的, 而且都過了一個星期. 他是主張要買新的, 因為我的IBM laptop 已經有七年了. 但我覺得又不是大問題, 再加上目前我並沒有需求要高檔的機器, 修一修就可以了. 但是他不打電話, 又約了同事週末要去吃港式飲茶(那很容易就耗掉一整天, 因為要開車到舊金山附近, 那就錯過維修商開店時間了). 我就跟他商量是不是星期四或五的時候, 他早一個小時下班載我去修, 要不然他就得把車子借我一天讓我自己去. 沒想到他什麼方式都不肯, 還嫌我麻煩. 我生氣地想, 這是在幫他省錢耶, 又不是我要出錢. 我大可以買台新的, 之後有機會再把舊的修一修, 那麼家裡就會有三台 IBM laptop, 一台 Sony Vaio, 再加上一台 Apple, 這也不干我的事. 所以我一氣之下就跟他說, "這個週末我們去買蘋果吧". 結果這個人的反應竟然是變成一臉高興, 還說上次去逛的時候就跟我說了要買, 當時如果買了現在就沒事了. Stanford Shopping Center 好像開蠻晚的, 要不然我們今天就去.

結果是當天出乎我意料的他提早一個小時下班, 然後我們就買了一台蘋果回家了. 原本的爭執簡直是故意跟我唱反調, 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