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8, 2006

Eating Culture

最近在思考移民這件事的深層意義, 包括文化適應與排斥, 社會與政治上的影響等等, 突然發現飲食文化反應出來的民族性很真實, 因為沒有人會在吃這件事上裝樣子的. 看看各國存在的餐廳種類與數量其實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對其他文化的熟悉與接納程度. 因此我開始分析各國飲食的差別, 想了解接納是否真的這麼難.

美國人不是吃三明治就是牛排, 配上馬鈴薯泥或薯條, 真是非常簡單的民族. 但美國人算是很能接納外來文化的了, 從墨西哥菜, 義大利菜, 到泰國菜, 越南河粉, 都能看到他們的蹤影. 反觀我們這些外國人, 批評這個批評那個, 非家鄉味就不能稱之美味, 每個民族都自大地以為自己的飲食文化最優異.

中國地大種族多, 演化出的菜色之多居世界之冠, 很多名菜手續複雜並不是那麼容易料理. 但家常中國菜不是那麼難了解, 中國人特別鍾情於蔥蒜爆香或醃漬的味道, 簡單的一碗麵加蒜加醬油就是美味的一餐. 要不然就是中藥材的苦味跟藥材味, 一邊喝湯一邊覺得好補呀, 哪會覺得苦. 中國人還喜歡研發各種發酵或腐敗得來的味道, 臭豆腐, 東北人的臭雞蛋, 還有皮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人也特別愛吃肉, 什麼肉都吃, 有名的菜都是以肉為主的.

義大利人特別愛蒜,香菜跟大量的橄欖油, 或者把番茄煮的糊糊爛爛的, 加上大量的起士, 跟各種形狀的麵扮在一起. 義大利人的泡菜就是把各種蔬菜或果子泡在醋或油中, 並不複雜. 我覺得義大利菜算是比較容易料理的家常菜.

日本人超愛生肉, 連馬肉都可以拿來做沙西米, 擺到飯上就是 sushi. 再來就是拉麵, 湯頭不是味噌就是日本醬油, 加上一碟碟醃漬的小菜還有納豆, 日本菜相當獨樹一格, 也不容易做.

韓國人每餐一定要有泡菜, 還有烤肉片, 豆腐鍋, 跟中國人的飲食其實蠻接近的, 但菜色沒那麼多. 偶而吃吃不錯, 但天天吃很快就膩了.

墨西哥人最厲害的就是, 用的基本素材都差不多, 但是可以變出很多菜名. 他們用來用去就是酪梨, 番茄, 香菜, 墨西哥辣椒, 酸乳酪, 豆泥, 大量的起士. 然後就用餅或洋芋片捲起來, 或者兩片餅夾住稍微兼一下, 這樣就是不同的菜名. 如果吃葷就夾進烤肉, 如果吃素就夾進蔬菜. 這樣又可以取不同的名字.

印度人就是用咖哩或各種香料把食物煮到難分難解, 就這樣稀稀糊糊的拌著飯或麵餅吃. 印度菜一定要煮到看不出成份是什麼才叫做菜, 跟亞洲人做菜喜歡保持成份的獨立存在完全不同. 因為這種煮法, 食物的味道很多元化口味也很重, 因此吃素比較不會有適應不良的感覺, 也比較容易準備. 因為印度人用很多豆類, 核果類, 牛奶跟優酪乳煮菜, 所以吃素的人沒什麼蛋白質跟鈣質缺乏的問題. 比起中國菜來說, 準備素菜需要很多手續, 因為得費心用豆類或香菇做成假肉再來調理, 要不然餐餐青菜豆腐, 味道太淡吃久了也會怕.

觀察我老公的反應可以看出接納異國食物的瓶頸. 我覺得我老公其實很有和尚的底子(他是素食者, 從來沒吃過肉). 各位應該知道印度香料用在寺廟很多, 很能安定神經, 幫助清修. 他很自然地排斥蔥蒜的味道, 肉的味道也讓他覺得噁心, 只有印度傳統的香料跟西方人用的香草他不會覺得是臭味. 其他的任何食物特有的味道他都覺得怪-連泡菜都是, 他覺得像是菜擺到壞掉的味道. 他一向覺得自己很開放, 能夠廣納百味, 事實卻是他只是比傳統的印度人好一些, 至少很能接納西方食物, 但標準的亞洲食物他根本沒那個肚量接受. 可是他還是堅持說自己很喜歡中國菜, 真是見鬼了.

另外他也很難接納不熟悉的食物的外觀, 但如果是他熟悉的食物同樣長成這樣, 他完全不會抱怨. 其實吃東西是一種習慣問題, 常常吃就會細細品味, 逐漸愛上那種味道. 但是他吃東西的習慣是, 要不就吃愛吃的食物, 要不就都不吃, 因此並沒有嘗試其他食物的空間. 越不接觸就越沒有機會愛上, 如果加上先入為主的偏見, 甚至會變成厭惡. 比如說有一次他去日本大阪開會, 當地人招待他吃納豆,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超愛納豆, 還做成冰淇淋, 但是我老公覺得納豆是全世界最可怕的食物, 有一股像大便的味道, 還黏黏地像鼻涕一樣. 台灣人有時候也會吃納豆, 雖然沒有特別喜歡, 但是也沒排斥到這種程度吧. 我只能說他這種人太過自我, 沒有福氣嘗試多元化的飲食.

分析觀察之後, 我認為依飲食的標準"色香味"來看, 接納的方式只能漸進, 先求同再求異, 從能夠接納的部份開始. 飲食是每天的事, 如果真的無法適應, 那移民就太痛苦了. 畢竟人的感官功能已經被媽媽的菜訓練固定了, 要勉強也勉強不來了.

星期三, 10月 25, 2006

Where is Trust?

做與不做, 選擇不做更難!! 賣弄聰明, 枉顧做人原則, 弄到最後只是大家一起向下沈淪. 台灣的媒體何時懂過大眾心理學了?

國際調查:台灣媒體信用蕩然!
2006-10-24 16:45/何宏儒
國內媒體的信賴度低落,並不算新聞。
不過,今天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台灣媒體的信賴程度「幾乎等於零」!調查單位認為:台灣媒體競爭激烈,走羶色腥的偏鋒,導致信用蕩然!(何宏儒報導)

愛德曼公關公司今天在美國商會與歐洲商會聯席午餐聚會發表亞洲利益關係人報告。
內容調查亞太十國(澳洲、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新加坡以及台灣)受訪者對政府、媒體、非政府組織,以及企業的觀感。
令人驚訝的是,台灣受訪者對台灣媒體的信賴度,竟然只有1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大陸,受訪者對政府的信賴度高達6成7。
在日本,受訪者不管對媒體、企業或非政府組織的信賴度,都是亞洲國家當中最高的。
而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受訪者,不管對政府、媒體、非政府組織或企業,信賴度統統敬陪末座!

星期二, 10月 24, 2006

Golf - Fundamental Train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最近我們迷上小白球. 兩年前我們到華盛頓州邊界的一個渡假中心時, 曾經花了不少錢上了半天的高爾夫球課, 也胡亂地上場打了兩天, 但是我們都沒感受到什麼特別的樂趣. 今年冬天我們都沒辦法滑雪, 就在想有什麼運動是可以適合腳傷病人跟孕婦的呢? 剛好住的附近就有一個 18 洞的專業高球場, 而且才剛聘請了一個很有經驗的 PGA 教練, 我們就報名參加了. 這一次改變了我對高爾夫球的偏見-只是社交娛樂用的, 稱不上是種運動. 事實上高爾夫球是個需要體力及腦力的運動, 而且漫步在風景優美的球場對於開朗心情很有幫助. 不過, 沒有好的教練以及定期練習的夥伴蠻難持續這個運動, 因為前期的基礎打底練習很容易感到挫折感, 而且直到上場打球之前不容易感受到樂趣.

我們很幸運碰到ㄧ位很會教課的好教練. 不少學員是曾經上過課或上場打過球, 但是久不練生疏或者想要糾正姿勢, 風聞他的名聲而又來上課的. 我們第一次上課就頗受矚目, 因為滑雪受傷加懷孕這兩件事, 加上少見的異國婚姻組合, 後來則是因為我們兩個的球技進步神速, 所以教練總是特別關照我們. 我最佩服這教練的是, 他總有一套科學方法幫你了解問題出在哪邊, 並且日後可以作為練習的標準, 而不是長篇大論講的很複雜, 讓學員心生畏懼. 另外, 這個高球場有 Mountain View 市政府的補助, 因此上課費用便宜很多, 整套課程上完只要 300 塊美金, 簡直太便宜了. 聽說他的兩個小孩就是從 3 歲開始打球. 小孩子像一張白紙比大人更快克服學習困難, 我們已經打算在小孩 3-4 歲時找這位教練一對一上課.

揮杆姿勢是打好高球最最重要的課題, 也是一般人在球技上的關卡. 打高球的人應該聽過有些多年經驗的 PGA 球員甚至花大錢請高球名將重新教他們揮杆姿勢. 一個錯誤的姿勢要修正代表一千次的揮杆. 因此這一次我對姿勢的矯正非常認真, 也藉由正確的姿勢彌補我個頭小又是女人的缺點, 所以現在我的揮杆可以跟男人一樣遠, 有 150 碼. 我的教練說過一個比喻非常好, 揮杆就是固定的姿勢揮出固定的球道, 而球剛好在球道的中間. 如果沒有那個球在那邊, 每個人都可以揮出很漂亮的固定球道, 但是有個球在那邊, 因為人的心理因素, 就是會變得困難重重. 要打好高球除了上課之外, 一定要有好的練習計畫. 我看到不少學員不停地上課, 但沒有定期練習和打球, 結果打得比我這個菜鳥還爛. 但是, 在還沒有確定自己的擊球姿勢, 球杆知識, 和球場規則都已經很了解之前, 最好還是先要跟專業的 PGA professional 好好學習一陣子, 因為基本功對打好高爾夫球太重要了. 我老公常開玩笑說打高球就像是 None or All, 如果不正確就是打不出那個感覺跟效果, 如果打得正確, 你就會驚呼一聲 "哇!!!". 我可以舉些例子來說明.

學員中有個中年亞洲人 Peter, 他帶的球具是我們當中最貴的 - 整套的 Callaway. 看他對打球真的很有興趣也很認真, 但是幾乎都是滾地球. 想想看一個球洞通常有 400-500 碼, 每次打 20 碼是要揮幾次杆才會到? 所以他選了 Full Swing 的課重新糾正姿勢. 另外有對年輕的白人夫妻, 老婆也是懷孕中已經七個月了. 他們前年就開始學高球, 而且那個老公非常認真, 上課的種類之多-沙坑, 斜坡等等, 因此他處理問題球比我們都有經驗. 但是到了要讓球進洞時, 不管是 putting, 或者 chipping/pitching, 他的球技真是糟的可以. 明明球離洞不遠他竟然可以用了四杆才讓球進洞. 這就是我們教練所說的情況, 很多人花了 80% 以上的時間練習 full swing, 卻從不到 putting green 去練推杆. 可是事實上統計顯示, 連一流的 PGA 球員一次推杆進洞的機率都只有 53%, 更何況一般人. 另外, 我觀察到很多人練球只是在享受 full swing 的感覺, 像我老公, 練球時只注意打得多遠而不是落點如何, 所以上場時他的球很容易出界或遠離 fairway, 還要開著小車去找球, 然後打好幾杆回到正道來. 因此我建議的練習計畫如下:

1.每次到球場的練習時間分配 : 30% putting, 30% chipping/pitching, 40% full swing

2.初學者練習先著重在姿勢矯正, 不是打多遠, 等姿勢正確之後, 自然就會打中 sweet spot, 擊球自然就會遠. 揮球的姿勢應該是固定的, 高球的理論是, 如果你要改變方向, 距離或者改變角度, 應該是調整站立的位置, swing 的幅度, 或者換杆, 而不是改變你的揮杆平面. 等姿勢正確之後則是練習掌握距離跟準確度.

3.上課前最好先上網看些資料-查Golf Terminology, 尤其如果你是跟著外國教練學習的話. 這一點我有吃到苦頭, 上設備跟球場規則的課之前我的準備工作沒做, 結果上課時非常吃力, 幸好我老公也在, 我才能課後補足.

4.先從 7 號鐵杆開始, 等打到很順之後, 以7號杆為標準, 換打其他鐵杆看看差別. 木杆可以從 5 號杆開始, 慢慢換到 1 號杆. 不要以為 1 號杆有個很大的杆頭好像很容易打, 那反而是最難打得好的球杆. 如果打得不對, 打出的距離跟7號鐵杆沒兩樣. 我們的教練說, 對 1 號杆而言, 只要杆頭偏斜個 2 度, 球飛出去歪斜的角度可以差 30 度, 但是其他的杆卻沒有多大差別.

買球杆是一門大學問. 高爾夫球杆的規格之多令人頭痛. 我的教練對初學者的建議原則是 : 越便宜越好, 因為不知道你會持續多久. 但如果經濟情況許可的話, 買好一點的球杆會更好, 對練習的持續與穩定度會更有幫助. 老實說, 我研究了球杆的技術規格老半天, 但是實際握到球杆時, 好壞的感覺還是憑自己的直覺而不是技術規格. 書上可能會告訴你七八條規則, 但是對業餘打者需要知道的只有球杆長度, 杆身的類型, 以及杆頭的類型. 一般來說買整套最划算, 我的教練的建議是先買便宜的整套(但是袋子要挑好一點的), 日後再買貴的一根根換掉. 因為對初學者來說根本無法分辨出好球杆的功能在那邊. 也有人建議是只要買最常用的 3 號 Wood, 5 號 Iron, 7 號 Iron, PW(pitching wedge), 以及 putter, 日後有需要再買其他的. 但是我覺得初學者根本不太了解球杆的功能差異, 最好是每根球杆都練習看看, 比較一下角度對揮杆距離與方向造成的影響, 對將來採購也會有幫助. 而且單買球杆的費用並不見得比買整套更便宜.

在美國買球杆比在其他國家便宜很多, 我猜是因為在美國打高爾夫球便宜, 打球的人口多, 因此市場的價格就降下來了. 球杆製造商超過上百家, 但因為球杆的製造技術門檻很高, 知名的廠商就是那幾家, 而且專業選手與業餘打者愛用的製造商也不同, 價格更是差很多. 像 Callaway, Taylor Made 一整套要幾千塊美金, 但你也可以在 Amazon 或 Target 買那種 99 塊美金整套的球具. 問題是, 不好的球具會讓你不自覺造成錯誤的姿勢, 最好還是買有品牌的. 我的想法是第一年買便宜但有一定水準的球具就好, 大概 250 塊美金左右的預算, 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求一根根換成最好的球杆. 但沒想到女生的球具不容易買, 傷了很久的腦筋, 剛好Adams 有套球具在特賣, 就狠下心花了超出一倍預算的價錢買了. 我們教練對市面上常見到的 Dunlop 與 Wilson 評價不高, 最好是不要買.(這兩個牌子在台灣蠻盛行的). 另外一個高爾夫球的製造國就是日本, 一些極專業的球具如 Honma, Mizuno 都是日本球杆, 價錢高的嚇人. 球杆對發揮強大的球技很有幫助, 所以打高球的人還是應該花時間研究研究, 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球杆, 讓分數進步.

高爾夫球的知識很多, 在這邊我就不多提了, 網路上有很多資料. 其他的像是球場上的 dress code, 球場的等級與費用, 計分規則, handicap, time management, bag management 等等, 去上課教練會給你詳盡的解釋. 我的體驗是打高爾夫球不但適合年輕人也適合老年人, 是可以持續很久的運動, 蠻值得大家嘗試的.

星期五, 10月 20, 2006

Ski Road Trip

好不容易現在來談談滑雪之行實際發生的狀況. 安排滑雪旅行之前一定要先調查好天氣狀況, 一個是開車沿途的, 一個是滑雪場的天氣狀況. 另外就是考慮清楚要開車或搭飛機. 雖然大部分的人開車去, 但是你可以花一百多塊美金坐飛機到 Reno/Tahoe Airport, 在機場租車開大概 30 分鐘左右到雪場. 有人會因此建議住在 Reno, 因為住宿便宜非常多, 但是每次滑雪得要開一陣子比較不方便. 如果是開車去的話, 我會建議租車不要開自己的車, 然後保全險. 因為萬一有閃失的話, 開自己的車划不來, 如果是租車, 叫租車公司來載走就好, 他們還會立刻給你另一台車開. 但是有件事是要特別提醒, 車燈一定要問租車公司是不是夠強, 因為一般租的車所用的車燈是一般的, 沒辦法跟家用車的比, 開在大霧或大雪的山區會很危險.

雪場的天氣主要是看三個數據 - Base Snow(累積雪量), New Snow(新雪量), 下雨或放晴. 雪場累積的雪量一定要夠才有辦法滑, 另外, 有不少雪場會噴人造雪增加新雪的量. 滑雪當天最好不要下雨, 否則會很難滑也很掃興, 如果只是飄些小雨的話, 可以到雪場較高的地方去滑, 小雨就會轉成雪. 在這種情況下最怕刮風, 因為飄雪很快就會蓋滿你的雪鏡, 邊滑得邊擦個不停.
Ski Resort Weather Forecast
http://www.weather.com/activities/recreation/ski/?from=footer

調查開車沿途的氣候, 主要原因是加州的雨季在冬天, 開車途中如果碰到豪雨或者Storm, 有時候相當危險. 我們第一次滑雪行就碰到加州的豪雨, 後來連下一個星期, 北加州甚至淹大水, 從 Napa Valley 到 Reno 都成了水鄉澤國. 加州人對不良天候應變能力很薄弱 - 只要下雨或下雪, 他們就很容易出意外. 那一次我們開了不到一小時就碰到嚴重的塞車, 起初還以為是太多人要去滑雪的, 塞了一個小時後才發現是有一個交通事故, 大家竟然在經過時減速觀看, 這真是人的天性, 全球都一樣.
Local Weather Forecast
http://www.weather.com/

我們上了 I-5 州際公路之後, 開始下大雨, 視線模糊到只能看見前一輛車的屁股, 大部份車輛都明顯減速, 路上的交通事故也增加很多, 我們在豪雨中開完 64 miles 的 I-5, 換到 I-80 之後竟然還是下大雨, 我們開始驚嘆這個雨量與下雨的範圍之大, 就好像老天要一次把所有的雨傾洩到地上一樣. I-80 逐漸進入山區, 雨勢開始變小了, 車子越爬越高, 突然之間所有車都慢下來, 然後一輛輛停靠在路邊, 我們發現雨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雪了. 有兩個穿著雨衣制服的人在問每輛車要不要裝雪鍊, 這是法令強制要求的. 沒帶雪鍊的一條要價 40 塊, 安裝費 20 塊, 有帶的可以自己裝或付 20 塊請他們幫忙裝. 這一陣兵荒馬亂之後, 車子開始緩慢上路, 大家都好像格外小心開得奇慢, 老實說這種速度會被東北地區的人笑死. 所有的車因為害怕開在積雪的路危險, 所以都跟在一輛鏟雪車的後面緩慢前進. 塞了一個多小時之後, 我們下山到雪變成雨的地方, 這時候大家又都停下來把雪鍊拆掉. 我們兩個在寒冷的雨中拆雪鍊, 手都凍得不聽使喚了.

有兩次開車途中碰到大雪, 狀況也是很多. 美國政府非常小心保護人民, 路上通常會有警察與工作人員進行各種交通管制, 想想看在這種耶誕或新年假期這些人還得要冒著風雪整晚工作, 就覺得很佩服. 但是這些管制有時候以很笨的方式進行, 造成嚴重塞車,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說, 有一次我們在高速公路上塞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他們封鎖了所有的車道, 只留下一個車道, 只為了檢查大卡車的雪鏈有沒有裝好. 還有一次更神奇, 到現在我們還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在 Coflax 吃過晚餐之後(看我記憶多深刻, 連這個小地名都記得), 開了大概 15 分鐘左右, 突然之間所有的車子都不動了. 就這樣幾百輛車子安安靜靜地停在路上一個多小時, 也沒人按喇叭或嘗試鑽來鑽去. 我記得我們還在納悶雖然下著雪, 但應該還不到強制裝雪鏈的高處呀. 我老公開始打電話, 但好像大家都在打, 所以都沒辦法接通, 後來他開始用手機上網查看 News, 發現好像有雪崩,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邊. 等了 20 分鐘之後, 我忍不住下車察看了, 因為這種不知道何時會通車的感覺很恐怖, 天氣這麼冷, 而我們的油因為開了這麼久已經耗掉不少, 萬一要等到隔天早上我們的油量夠不夠持續車內的暖氣呢? 我下車走了 50 公尺發現路上都沒有人, 因為車道蜿蜒在山區, 所以我可以看到很遠的車道上都佈滿了車子, 我往前看往後看都看不到盡頭. 原本我是打算走到前方去查看狀況, 現在發現我得要走ㄧ兩個小時才能到, 我只好放棄了. 照估計被困住不動的車輛至少有 600 輛, 這還是我眼睛看得到的範圍. 後來有些人開始下車往前走, 有的是找地方上廁所, 有的跟我ㄧ樣想查看情況. 這時候我跟我老公已經開始往回走, 這些人紛紛問我們情況如何, 我們當然說不知道, 但是猜測有可能是因為雪崩或車禍. 我們已經等了一個小時, 最後還是回到車上等著, 這時候已經開始假設最壞情況了, 如果真的等上整晚, 隔天的滑雪是不是要取消等等. 後來車道終於通了, 我們沿路注意看都找不到元兇, 連個警車或鏟雪車都沒看到, 心中則是納悶不已.

我們的災難不僅於此, 那個莫名其妙的塞車已經耽誤我們快兩小時, 裝雪鏈的塞車照例又會耗去一個小時, 我們竟然又碰到更恐怖的. 翻過了內華達州與加州邊界的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 才會到 Lake Tahoe. 因為我們住在湖北邊的 Hyatt Resort, 我們得要爬得更高, 而且開在沒有人跡的道路大概 40 分鐘. 這時候風雪很大, 我們幾乎只能看到前方車子的屁股, 所以加州警察又設了哨站檢查雪鏈. 我們趁機問路, 因為風雪實在太大, 又看不到標示, 只知道我們得要繼續往前開. 離開哨站不久, 我發現路邊的積雪很多, 就要我老公盡量開在中間, 但是他不聽我的話, 還是開在邊邊. 就在我們爭論的時候, 車子踩到路邊比較突出來的積雪, 他不小心踩了煞車, 就這樣順勢滑到路邊的雪堆去了. 他試著倒車, 我在他試了一兩次之後告訴他, 我們應該去找前面的交警把車子拖出來, 倒車只會越來越糟. 他還是不聽我的話, 拼命倒車, 我感覺到車頭漸漸往下沈, 就很生氣地開門到外面去. 我開始往回走找交警幫忙, 他則跑到外面來開始用手挖雪想要把車輪挖出來. 哨站其實離我們大概不到 10 分鐘的路程, 我才開口他們就表示他們知道, 而且已經打電話求援了. 他們要我站在車子前方並且面對來車, 以免被出意外的車子不小心撞到. 想到現在都十點多了還沒到飯店, 而且明天的滑雪可能要泡湯了, 我就很生氣地罵我老公幹嘛一定要住在 Hyatt, 如果是湖南邊的 Heavenly 雪場的 Marriot, 我們現在早就到了, 而且開車的時候都不聽我的建議, 才會造成意外. 後來來了兩個加州交警, 他們說今天晚上因為意外很多, 拖車可能要到明天早上才能到, 要我們坐進車內休息. 我心中一涼, 開始擔心我們怎麼熬過這個晚上, 我最直覺的想法是把車子丟在這邊, 打電話叫飯店派車來接我們, 隔天一早再回來處理. 但是沒想到這是違法的, 我們不能把車子留在這邊人跑掉. 於是我又拜託警察打電話連絡拖車請他們盡快來. 後來又等了半個多小時, 拖車突然出現了. 因為我老公不斷倒車把前輪陷的太深, 拖車試了好多次才把車子拖出來. 當時我感激不已覺得這些人真是救人菩薩, 不斷跟他們道謝, 還分別給了他們 big hug.

等我們上路時已經 12 點了, 這時候風雪竟然停止了. 我們看得清楚路之後才發現我們竟然離加州與內華達洲邊界的那個小鎮只有不到 10 分鐘的車程. 過了那個小鎮, 開完湖邊道路, 就進入 Hyatt 附近的社區, 覆蓋著雪的樹林穿插著童話般的房子, 感覺上沒有人煙, 這裡已經是內華達州了. 突然之間一輛警車出現攔下我們, 說我們經過 Stop Sign 沒有停車再開, 我們兩個回頭一看, 還真的勒, 我們剛經過一個十字路口, 沒注意到有 Stop Sign, 而那個警車就在這種深夜這種天氣守候在路口, 剛好逮住我們. 我們心中想著今天真是倒楣到極點, 就無奈地把駕照給他, 跟他說我們沒看到那個標誌, 不是故意的. 那個警察查問了一番, 大概看我們一副倒楣相又這麼晚了還在找飯店, 就放我們走了. 當我們到飯店時已經 12 點半, 整整開了 12 小時的車程.

但很諷刺的是, 路上越多災難, 雪場的狀況越好. 因為雪量豐富, 我們滑得非常愉快. 反倒最後ㄧ次滑雪行, 因為天氣放暖, 我們只花了 4.5 小時就到飯店, 路上也沒裝到雪鏈. 結果滑雪場不是下雨就是雪道太滑, 造成很多意外. 我老公也因此摔斷腿. 那天跟他在同一家醫院還有一個同事摔到失去記憶. 所以事前做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萬全的準備才能安全地盡情玩樂.

後話:
雪中開車, 尤其是混著雨的雪, 危險性蠻高的, 有些經驗可以跟沒住過下雪地方的朋友分享一下 :

1. 在大雪中開車盡量不要踩煞車, 可以用排檔放空的方式讓車子減速或停下, 真的不得已的話也要踩的很輕很慢, 要不然就會打滑. 我在密蘇 里州唸書時曾經有過兩次車子轉了 360 度的打滑經驗, 其中ㄧ次甚至是因為道路鏟雪之後, 天氣變暖讓地面結一層薄冰在潮溼的地面上, 我以為是下雨, 就照一般煞車方式, 結果轉了一圈半才停住.

2. 前方的擋風玻璃的雪要用 plastic wiper 鏟掉, 如果沒有這種工具, 可以用粗的乾布撥掉. 千萬不可用水或手去撥, 因為融成水之後, 混合著雪, 雨刷會清不乾淨玻璃. 行駛中是可以用雨刷去撥開雪, 但如果雪下太大或者有碰到雨就必須不時停下來整理.

3. 到飯店之後如果下了整晚的雪, 早上要出門時一定要把車子玻璃上的雪都清掉, 還有前方車蓋的雪也要清掉, 至於車頂上的則不用管它. 另外車輪旁的雪也要撥開, 以便把車開出去. 但是千萬不可用水, 甚至熱水去清. 我曾聽過有人把熱水倒在玻璃上, 馬上整片玻璃裂開. 有人的車門孔因為水氣進入結冰, 打不開門, 這種情況可以試試倒入熱油, 要不然只能找人求救了.

4. 不管是不是租車, 雪鏈最好自備, 因為路上賣的雪鏈不夠粗, 節點也不夠大, 防止打滑的功能不好. 可以去 Walmart 買了之後在路上花 20 塊美金請人家幫忙裝.

星期日, 10月 15, 2006

Fetus Education

胎教這件事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視, 很多人舉例似乎有那麼點道理. 最近回想三個多月以來的懷孕期經歷的事, 我開始分析自己的胎教如何, 老實說, 感覺蠻恐怖的. 這三個多月我忙著的事有 : 搬家, 跟老公吵架, 打高爾夫球, 大量的英文書籍雜誌. 心情上如何呢? 找房子跟搬家感覺壓力大, 常常跟老公吵架心情不好, 高爾夫球進步很快覺得很有成就感, 看很多好書覺得收穫很多. 分析起來, 我的寶寶大概會智能很高但脾氣不好吧.

最近一次的吵架溝通時, 我跟我老公抱怨說, 中國人的傳統是孕婦最大, 因為媽媽的心情會影響到胎兒的個性發展, 你父母也曾經提醒我應該要聽一些好音樂, 保持好心情. 但是你從來都不讓我, 反而還常常跟我吵架. 我老公是標準的科學崇尚者, 凡事沒有科學數據的話別想說服他, 如果有科學數據但跟他的數據衝突, 他還要跟你辯論一番. 但是這一回他好像有點投降了, 雖然胎教這種東西沒有科學證明, 他還是開始收斂ㄧ點他的脾氣, 以免日後被我們的父母責怪.

我也開始採取一些措施以減少吵架的機會, 比如說, 完全不煮飯了. 以前我沒害喜時我們的飲食文化差異影響並不大. 白天我自己煮, 晚上我們則到外面吃, 挑選餐廳時沒有顧忌, 反正就是不斷換菜色. 但是懷孕之後我的食量大減, 大概只有以往的一半, 而且消化不良. 常常東挑西撿, 什麼都不能吃. 最大的問題是我老公堅持回家跟我吃晚飯, 然後他是素食者, 又很挑剔, 弄的我更困難. 我們為了吃飯吵了不少架. 我跟他說過無數次請他忍耐一下這段時間都在公司吃, 我最感謝 Google 的一點是讓我可以很放心老公的飲食營養, 他在公司吃不但選擇多, 營養好吃, 連零嘴都有提供那種昂貴的減肥用的營養棒, 而且完全免費. 但是我老公從不善用公司提供的服務, 他為了保持身材還有工作集中精神, 早餐絕對不吃, 中餐在我的強力要求下勉強吃點, 不再以洋芋片充飢. 晚餐一定回家來煩我, 有時候我實在胃口不好吃不下, 沒辦法出門吃飯, 他也就跟著我隨便吃點就算了, 長久下來實在讓我擔心他的健康.

也因此我常常忍耐消化不良的痛苦到外面的餐廳吃飯, 就為了他的營養問題. 每次他都要我選擇我想要吃的, 但是常常到了餐廳之後, 如果點不到他可以吃的, 他就開始抱怨發脾氣, 到後來我也火大了. 我媽媽總是依照她的觀念常常提醒我要開始煮飯, 但是我只會煮標準的中國菜, 沒辦法煮美式的中國菜以及印度菜, 而且台灣人的口味清淡, 我老公根本不欣賞. 他最喜歡我的菜就是義大利菜, 但是又不能天天煮, 而且他只喜歡白醬不喜歡紅醬(番茄煮出來的), 剛好跟我相反. 我活在這種矛盾中, 最近ㄧ次的炒菜事件讓我完全放棄煮飯這件事.

前幾天跟我媽講完電話之後, 想說冰箱剛好有空心菜, 豆芽, 跟冬瓜, 可以炒中國菜給他一個驚喜. 我就花了兩個小時把冬瓜湯煮好, 菜都洗好切好備用. 當他回來時我開始爆香蔥蒜, 放青菜下去炒. 沒想到他一聞到爆香的味道, 就說 "我最怕你煮中國菜了, 我不吃了". 當時我的心情馬上變壞, 生氣的說 "早就說你應該在公司吃, 我們以後都分開吃飯". 他當時也說好, 但是之後當然還是又回家來煩我. 但是我已經痛下決心改變情況了.

我仔細想想, 為了偶而煮一餐, 要買菜, 還要煮, 還要洗碗盤. 我們兩個人消耗的份量少, 常常連超市買的小包裝都吃不完丟掉, 買青菜又擺不久, 三不五時就得去買, 還動不動就丟掉一堆, 實在很浪費. 我現在住的地方吃東西非常方便, 中午花個 10 塊美金不到, 什麼菜都吃的到, 而且又好吃. 花費比起自己煮更便宜. 我還可以把時間省下來看書或做其他事. 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堅持要自己煮? 為了表現自己是個賢妻良母? 這一點我老公根本不重視, 他找老婆是找能夠陪他玩, 享受生活的, 根本不是煮飯給他吃. 痛定思痛之後我跟我媽坦白我的想法, 她最後終於還是接受了, 因為連她也不知道要怎麼煮給我老公吃.

因此現在我開始思考胎教以及將來小孩子的教育問題. 懷孕期我盡量讓自己保持好心情, 小孩子出生之後也是. 我注意到美國人對小孩的教育很全面化, 而且很早就開始, 我也計畫這樣做. 比如說, 他們在小孩子 3-4 歲時就開始學滑雪, 打高爾夫球, 下棋, 學音樂, 而很多成功的例子也顯示學習這件事對幼兒真的比較容易. 我們在滑雪或打高爾夫球時都看到不少父母花錢讓 3 歲小孩來學, 而且現在連亞洲人父母也開始流行這麼做. 我不知道我的小孩將來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但是在我能力範圍之內讓他具備更多能力, 以減輕他的競爭壓力, 是我們的父母愛的表現.

標籤:

星期日, 10月 08, 2006

Moon is round, people gather around

月圓人團圓這句話對台灣人而言, 是代表除了新年以外的另一次家人親友的聚會. 所以傳統上都會約在一起烤肉, 吃柚子月餅. 我在台灣時並不特別重視這個節日, 今年在美國過第一個中秋節卻特別看重, 大概是對 "圓" 這個字特別敏感吧.

我們去了好幾家中國超市都找不到柚子, 只看到一堆盒裝的月餅. 至於烤肉, 我們只有兩個人, 我老公又吃素, 他的朋友大多是老外根本對中秋節沒感覺, 所以我們也懶得辦烤肉 party. 只是我還是很想應景, 尤其是今年是月球九年來最靠近地球軌道的一年, 在西方地區會看到特別大又圓的月亮, 所以我還是去香港餅店買了月餅, 去超市買了貴貴的韓國水梨, 想說晚上到常常經過覺得很漂亮的公園去賞月. 但事事出人意料.

首先是我們前一天晚上去超市買完東西就大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是他竟然買了四罐煉乳跟三罐好力克. 我老公的營養觀念只限於蛋白質, 澱粉, 脂肪, 卡路里, 沒有礦物質這個字. 平常他為了保持身材, 早餐跟中餐常常不吃, 但是每次吃東西就盡挑那些他喜歡的垃圾食物, 他的理由是, 他換算過卡路里了, 在他的控制範圍內. 他因為覺得我這個孕婦需要補充很多蛋白質, 凡是有蛋白質的東西他就要我多吃, 而且喜歡標新立異的想一些奇怪的點子, 還沾沾自喜, 這就是為什麼他買了這些東西. 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只有一部車, 搬家之後因為住的離公司遠, 大多是他在用車, 不像以前是他走路去上班, 或我接送他. 所以shopping 我需要靠他載我去. 他很討厭買菜這種瑣事, 所以我們沒有定期做採購, 這對我很不方便, 因為我白天還是得要自己煮, 晚上才跟他到外面吃. 很多食材是放不久的, 像牛奶跟雞蛋就是. 總之, 這位先生喜歡一口氣買一堆東西, 而且大都是我不需要的, 然後過期就丟掉, 還跟我說這是他賺的錢叫我不用管. 這種浪費的行為我早就看不慣跟他說過好幾次, 這一次他還是大買特買. 我回家發現之後就稍微念了一下, 他先生大概覺得愛心被損, 心裡很受傷, 開始跟我吵架. 這一開戰就不得了. 我後來到房間呆著, 他則跑到公司去.

隔天早上我們跟婦產科醫生有約, 他竟然跟我說他 11 點鐘有會議, 只能載我去不能陪我去, 我問他是不是從此不打算陪我去看醫生, 他竟然跟我說他不在乎. 而且晚上也不跟我去賞月了. 後來我們又大吵一架, 把舊帳也拿出來翻一翻. 到最後, 時間快到了我們協議他還是載我去. 然後突然之間他改變主意決定不去開會, 就打電話跟同事取消會議. 我們才和好如初. 在車上時, 他跟我說他為我做了很多事, 但我還是不高興. 我跟他說我知道, 我也不是不感動, 但很多事我想的比較深遠, 我因為關心他才會念他. 我說, 中國文化的影響加上我的家庭教育背景, 他大概不常聽到我的讚美, 但那並不代表我不欣賞他, 只是我對他的過度自我中心的性格深感困擾. 我認為他周遭的家人朋友過於討好他, 都沒有指正他不對的情緒反應與處事方法, 把他給寵壞了.

後來醫院產檢時, 護士找不到小孩的心跳, 看他的臉色馬上變得很緊張. 後來醫生來了, 一開始就開玩笑說通常如果護士找不到心跳, 爸爸就會很緊張, 問他是不是這樣? 他當然猛點頭, 然後問說這種情形是不是不太正常. 醫生說, 因為小孩子還太小不容易找位置, 所以是常有的事, 所以不用擔心. 她用手按了一遍我的肚子, 然後儀器一放上去就馬上聽到了, 小孩子的心跳比較淺, 而且跳很快, 跟我的心跳很不相同. 後來醫生開始回答我們的問題, 有關營養的攝取, 還有如果孕婦拉肚子, 感冒時的應變方式, 等等. 我的醫生 Dr. Litwin 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醫生, 說話精簡又有道理, 不會過度渲染一些醫療常識. 這是為什麼我們得要自費 20% (她是 out of network 的醫生, 一般 in network 只要自費 10%), 醫院也不大, 我們還是選擇她. 我覺得我如果找 Stanford Medical School 的名醫大概常常要忍受被忽略的感覺. 如果找華人醫生可能會過度強調一些問題, 弄得我們很神經質.

我老公送我回家之後他去上班, 我則在家紮實地睡了三個小時的午覺. 晚上我們原本想去看 The Devil Wears Prada, 沒想到已經下片了. 後來就去看 The Departed. 這部片子是改編自無間道, 由 Brad Pit 製片. 今天剛剛上映, 網路上得到很好的評價. 所以我們去的時候看到大排長龍. 我還以為是買票的隊伍, 我老公則是一溜煙不見人影跑去買票, 後來聽排在後面的情侶說才知道是入場的隊伍. 進場之後, 因為美國是不劃位的, 大家都在忙著佔位子. 我跟我老公找兩個連在一起的位子找半天, 我看到有兩個獨立的很棒的位子就一屁股坐下去, 一點也不知道那是保留給殘障者的座位. 後來雖然發現了, 因為快開場了, 還是厚臉皮坐下去, 等有人趕時再說吧.

片子蠻長的, 看完電影已經午夜12點了. 我們走到停車場時抬頭看天上的月亮, 又白又亮. 因為覺得蠻累的, 就決定回家在自家的陽台賞月. 我把月餅, 水梨, 紅酒拿到陽台的桌子上, 兩個人一邊吃著一邊聊天. 這是我們第一次ㄧ起過中秋節, 慶幸的是看到中秋月圓, 人也團圓.

星期二, 10月 03, 2006

California Ski Season

最近想到這一季的滑雪沒辦法去了, 就覺得應該把去年的四次滑雪行的驚險際遇寫一寫. 並且 Lake Tahoe 在美國是除了科羅拉多州之外的第二大滑雪區, 如果有朋友有興趣想要去, 看看這篇雜記應該會有幫助. 所以決定濃縮重點地寫, 應該不至於寫到手發軟.

北加州最著名的滑雪區就是 Lake Tahoe Area 了, 風景十分優美, 雪場設備完善, 每年冬天都湧進幾十萬人來滑雪渡假. 當地的高科技公司甚至固定跟幾個大雪場簽年約辦 Snow Day, 由公司出錢讓公司的員工齊聚一起滑雪渡假, 例如, Cisco, Intel, Google等等. 最著名的三大滑雪場是 Squaw Valley, Heavenly, 以及 North Star. 另外, 雪場比較小但是以冬季渡假聞名的有 Diamond Peak. 其中 Squaw Valley 曾經是冬季奧運的指定場地. Heavenly 是人潮最多的雪場. North Star 才剛完成雪場的電腦化最有效率. 而 Diamond Peak 最適合初學者跟小孩子, 且住宿比較享受且有隱私.

滑雪的費用不便宜, 旅館費就至少花上一兩百塊美金一個晚上, 像我們比較講究住宿, 住在 Diamond Peak 的 Hyatt(凱悅), 一個晚上至少要 350 塊美金. 一般滑雪要租滑雪設備及雪場的使用費, 大概就要花掉一百塊, 如果要上課可以買 package 比較便宜, 但會超過這個價錢, 可以估個 150 塊美金. 如果常常滑雪的人可能會考慮買自己的滑雪裝備, 雪鞋加上雪橇加上杆子, 至少要1000多塊美金, 但還是要付雪場的使用費. 然後就是身上的禦寒衣物了, 雪褲,雪鏡跟手套是絕對必要的, 這至少要兩百塊美金. 雪衣跟帽子可以視你個人的耐冷程度來決定要不要, 我看過那些不怕冷的白人只穿了防水的 fleece 也沒戴帽子在雪場跑來跑去. 如果是好的 Gortex 雪衣防水又防寒的, 至少要 300 塊美金. 我來自熱帶國家, 因此禦寒衣物我沒ㄧ樣少的. 因此, 在美國滑雪算是中上階級的休閒運動, 而且對白人而言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活動. 你可以試試跟美國人說你冬天都在滑雪, 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最好笑的是, 我老公最後ㄧ次滑雪摔斷了腿, 簡直成了英雄, 到處有人主動攀談關懷的問一下, 連去 Walmart 都不例外.

去年冬天短短三個月我們勤快地把四個滑雪場都滑過了. 北加州的雨季剛好是冬天, 從十一月份開始下到三月, 有時候甚至到四月. 而真正的滑雪季節嚴格來說是從 12 月到 2 月結束, 因為 11 月的雪量通常不足, 3 月份則是天氣太暖,雪開始融化了並不好滑. 這三個月的連假還不少, 所以安排滑雪旅行還蠻容易的, 只是要看你的經費夠不夠, 興致夠不夠高昂去做這麼累人的活動. 滑雪行程的安排最好是三天, 第一天開車, 第二天滑整天雪, 第三天開車回家. 如果多待幾天就可以多滑幾天, 但是滑雪可是很累的, 尤其是雪場的緯度至少都有 6000 英呎以上, 平常運動量不足的人甚至可能有高山症的現象出現. 在雪地上走動相當費力氣, 如果是初學者動不動就摔倒, 在平地上爬起來得要花上雙倍的力氣, 如果是在斜坡上站起來並重新穿好雪鞋, 那要花上十倍的力氣. 我的經驗是滑完二天我的腿就已經酸痛到不行了.

開車前往雪場更是累人, 至少要四個小時. 四小時這個數字是根據我滑雪多年的弟弟的說法,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做到過, 到現在我都還是不知道他怎麼開的. (他家離我家只有 20 分鐘的差距, 所以住的距離絕對不是原因.) 我弟弟他熱愛滑雪, 因此他有時候會星期五下班後殺去雪場, 星期六滑一天, 星期天再滑一天, 然後晚上開回來. 如果真的只需要開四小時, 這倒是有可能做到.

我們第一次去開了 8 小時, 第二次 10 小時, 第三次 12 小時, 第四次好很多只花了快 5 個小時. 看到這些數據應該可以猜到路上的狀況有多少. 從 Bay Area 到 Lake Tahoe 開車的路線其實都差不多, 都是要換好幾條高速公路, 但是如果你查 Google Map, 會找到一種走法比較直接, 時間會少個半小時左右. 我會知道開車路線是因為我先生摔斷腿那一次, 是我開車把他載回家的.

至於開車途中會遭遇到什麼狀況, 還有滑雪的一些注意事項, 後續再談.

Squaw Valley
http://www.squaw.com/

North Star
http://www.northstarattahoe.com/summer/index.asp

Heavenly
http://www.skiheavenly.com/

Diamond Peak
http://www.diamondpeak.com/